題外話 1: 我發現讀完一本書後,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,不僅能夠加強對內容的理解,也可留下一些當時的感想,日後回看也能夠快速回憶起書中的內容。 同一本書,不同的時間,不同的境遇下讀,體會到的東西也不一樣。所以更需要留下一點此時的記錄,算是給日後的自己一點回味的資本。希望這個做法能夠成為一個習慣堅持下去。
題外話 2: 同一本書(同樣是簡體中文版),在不同的圖書市場的價格真是可以差很遠。
發現這本書,其實是因為在圖書市場中它的封面很特別,而且書名透露出一種文藝氣息,成功吸引到眼球。(所以外表還是很重要😂 )後來再看看豆瓣的評分,發現它有 8.8 的高分,而且它還是 Bill Gates 的 2018 推薦書單的第一名。於是就買來讀讀。
這本書有三個版本,繁簡英都有,書名各不相同,我比較喜歡簡體中文版的譯名,據說這個譯名的由來是作者親自選定,還有一段故事。 我這次買的也是簡體中文版。
這本書是作者 Tara 的自傳,也是她的處女作。Tara 十七歲前從未上過學,一直是在家中接受教育。後來通過自學考上大學,然後獲得蓋茨劍橋獎學金,直到最後獲得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。2019 年 Tara 還因此書被《時代週刊》評為「年度影響力人物」。這本書讀下來是很輕鬆順暢的,仿佛就是跟隨著 Tara 在經歷著她的故事。這本書書名是「Education」,但其內容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「教育」。正如作者所說「 I wanted to offer a story that wasn’t about education in the narrow sense of job training but in this larger sense, which is the idea of self-creation. 」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勵志書,書中對於 Tara 是如何一路從完全沒有受過正規教育,直到拿到博士學位的詳細過程,只是篇幅很少地輕描淡寫。甚至輕描淡寫到了讓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。但或許這就是作者的用意,她不想讓這本書成為「哈佛女孩」那樣的勵志雞湯,而是想讓讀者看到教育帶給和奪走她的東西。
Tara 生長在一個非常傳統的宗教家庭中,有著一個極其權威,而又頑固不化地堅持著自己宗教理念的父親,在父親的觀念影響下,他們一家人不相信政府,不相信現代醫學,不相信教育,有著很多很多令人咂舌的保守觀念。父親逼迫 Tara 工作,不讓她接受學校教育,即便是 Tara 嚴重受傷後也不讓她接受醫生治療。另外 Tara 還有一個有嚴重暴力傾向的哥哥,這個哥哥給 Tara 造成了嚴重的生理和心理陰影。所以說 Tara 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就是在這樣一種不可思議,有著扭曲世界觀的家庭環境中長大,在父親的權威下,只要稍有不同的想法,就被視為背叛,不孝以及對信仰的褻瀆。後來, Tara 在哥哥 Tyler 的影響下幾經周折終於決定離開大山去讀書,因此逐漸脫離家庭的束縛,最後甚至與父母斷絕聯絡,完全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。通過自己的努力,似乎進入一種「平步青雲」的狀態,一路不斷升級,最後獲得劍橋博士學位。
關於愛
愛這個主題貫穿全書。書中的 Tara 和他的家人的關係,很難一兩句話說得清楚。Tara 的父親不顧她的安危強迫 Tara 做一些充滿危險工作;在她嚴重受傷後拒絕讓她接受醫生治療;她的一個有嚴重暴力傾向的哥哥屢次做出令她身心受損的行為;她的母親在她最需要關愛的時候卻無視她所受的委屈而選擇沈默。家庭,這個本應用最溫暖的詞來形容的地方卻成了圍困她的牢籠,因此她最後選擇逃離,飛向自己的那座山。但也正因為如此,她和家庭的裂痕變得更深,更難以修復。
但是,又不難看出, Tara 以及她的親人的內心深處,依然深深愛著彼此。儘管彼此信仰不同,立場相左,但愛卻始終存在,無法割捨。
You can love someone and still choose to say goodbye to them. You can miss a person every day, and still be glad that they are no longer in your life.
你可以既深愛著某人卻又選擇和他離別。你可以每天都思念著他,卻又慶幸他們不再活在你的生命中
關於叛逆
合上書本後,對於「叛逆」這個行為,也有一些想法。或許在我們旁觀者眼中, Tara 的故事就是一個不為環境所迫而努力奮發的故事,然而在 Tara 的家人以及愛達荷州的人們眼中卻認為 Tara 是被無神論者和光明會間諜「洗腦」了,她叛逆,無可救藥,邪惡,完全不顧婦女應有的體統。她的父母甚至因此拒絕和她來往。
所謂對與錯,在不同的世界,有著完全不同的定義。當你堅信自己的信念,而周圍的人都質疑你的時候,是堅持,還是妥協,這很可能就是區分成功和平庸的關鍵。
關於教育
另外書中的主題是「教育」,那我也嘗試思考究竟什麼是教育,受教育和沒受教育的人的根本區別又會是什麼?想想看小學,中學,大學,這長達十幾年的教育對我們的現在究竟有什麼樣的影響?我自己也曾經覺得「讀大學似乎就是在浪費時間」,因為大學所學的科學知識,現在 90% 都已經忘記,或是對現在的工作沒有任何的幫助。但真的是這樣嗎?
後來在書的官方介紹中看到了 Tara 自己說的這樣一段話:
「教育意味著獲得不同的視角,理解不同的人、經歷和歷史。接受教育,但不要讓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。教育應該是思想的拓展,同理心的深化,視野的開闊。教育不應該使你的偏見變得更頑固。如果人們受過教育,他們應該變得不那麼確定,而不是更確定。他們應該多聽,少說,對差異滿懷激情,熱愛那些不同於他們的想法。」
我想這個的確是一個很好的答案。
「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,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,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。」
結語
寫到這裡,越來越喜歡這本書的書名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」。隨著年齡漸長,似乎心中的銳氣也在慢慢消散。Tara 的故事,也算是給我們一個提醒,不要妥協,不要放棄,展開你的雙翅,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中,都應該執著堅定的飛向屬於你的那座山。
最後是一段 Bill Gates 對 Tara 的訪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