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在生日過後的第一天。香港到廣州的巴士上。
若不是朋友們的問候,我真的會忘記自己的生日。小時候,每快到生日,總是期待著,盼望著,自己又長大了一歲,另外在生日當天,或許會收到禮物,或者去遊樂園玩耍,然而踏過25歲之後,不知為什麼,總是想讓自己的生日就這樣平靜的度過。最好是能夠忘記,這個有點莫名其妙,但又有點與眾不同的日子。或許是因為一眨眼越過了而立之年,一切都是那樣的不知不覺,讓人有點恐懼,有點不知所措,有點不情願。生命中還有太多的缺憾,太多的沒有經歷過的東西,然而時間就這樣悄悄的流逝。
這個生日,過得算是冷清,但也充實。冷清是因為刻意低調,沒告訴任何人,沒有任何活動,沒有太多的問候,甚至是最重要的人的問候。但其實這也是我最希望的,甚至在心裡默念,不要記起,不要記起。晚餐,依然是少不了長壽麵,這個傳統的習慣,還是要遵守的,一邊吃,一邊默念,身體健康,生日快樂。一隻麻雀飛過身旁,停住,似乎在周圍尋找食物,悄悄的丟下一根麵,應該夠它飽餐一頓了。
說過的充實,是因為這天參加公司的新聞發佈會,見到了一些明星,然後一口氣讀完了《追風箏的人》,以及又馬不停蹄的看完了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。
這是一個關於地位,友情,愧疚,救贖,親情的故事。這貫穿全篇的風箏,是希望,是榮耀,更是主人公阿米爾渴望已久的解脫。兩個社會地位截然不同的孩子,成為了最好的朋友,但主人與僕人,普什圖和哈扎拉的分別,註定會慢慢給他們帶上面具,這或許就是哈桑一次次為阿米爾挺身而出,而阿米爾一次次懦弱逃避,甚至最後徹底被內心的怯懦吞噬的根本原因。
哈桑的結局有點令我意外,在讀到那一段時甚至有點不相信,不相信竟會是這樣一種方式。
多年後,阿米爾和索拉博在草地上放風箏,那句結尾的,也是哈桑曾經多次說給阿米爾的 “為你,千千萬萬遍”,徹徹底底的觸動到內心最柔軟的那塊地方。一個輪迴,一種解脫。
“為你,千千萬萬遍”。
回家後立即找出同名電影,看書後再看電影的感覺的確有點不一樣。電影用更有視覺衝擊力的方式演繹了整個故事,配合原著,更深的體感受了這個故事。
生活在現代社會,特別是一個大都市,書中描寫的場景,對我來說是那麼的遙遠。很難想象在阿富汗那個戰火紛飛的國家的同齡人們的生活,那甚至是連做夢都不會想到的一種場景。文中描寫的關於塔利班的統治,是那麼不可理喻的真實存在。閉上眼,真應該感謝命運,將我安排在這樣一個舒適自由的國度。
好了,轉眼快到家了。感覺這篇文字的基調有點沉,呵呵。明天約了朋友去溪頭村一探究竟,希望能拍些好看的照片回來。